





网站导航
秋季气候渐凉,昼夜温差增大,且多阴雨天气,这对蔬菜大棚内蔬菜的生长既存在挑战也有有利条件。科学做好秋季大棚管理,是保障蔬菜产量与品质的关键。
在温度管理上,要根据不同蔬菜品种的需求灵活调控。初秋白天温度较高时,需及时打开棚膜通风口降温,避免棚内温度超过 30℃,防止蔬菜出现徒长;进入中秋后,夜间温度较低,要提前关闭通风口,必要时在棚膜外覆盖草帘等保温材料,保证棚内夜间温度不低于 15℃,满足蔬菜生长的温度需求。比如种植番茄,白天适宜温度在 25-28℃,夜间则需保持在 15-18℃,通过合理开关通风口和覆盖保温材料,可有效维持这一温度范围。
光照管理也不容忽视。秋季光照时间逐渐缩短,光照强度减弱,而充足的光照是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。一方面,要定期清洁棚膜,去除棚膜上的灰尘、杂草等杂物,提高棚膜的透光率;另一方面,可在大棚内安装补光设备,在阴天或光照不足的时段进行补光,每天补光 2-3 小时,补充光照不足对蔬菜生长的影响,促进蔬菜养分积累。
水肥管理需遵循 “按需供给” 原则。秋季蔬菜生长速度较快,对水肥的需求较大,但也要避免盲目施肥浇水。浇水应采用滴灌或喷灌的方式,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,防止因土壤湿度过大引发根部病害。施肥以有机肥为主,配合施用氮、磷、钾等复合肥,根据蔬菜生长阶段调整施肥量和施肥种类。例如,在蔬菜结果期,可适当增加钾肥的施用量,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。同时,要注意观察蔬菜生长情况,若出现缺素症状,及时喷施叶面肥进行补充。
病虫害防治要坚持 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。秋季湿度较大,容易引发霜霉病、白粉病、蚜虫等病虫害。首先,要做好大棚内的清洁工作,及时清除病叶、病果和杂草,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;其次,加强通风透光,降低棚内湿度,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;最后,若发现病虫害,要及时选用低毒、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,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间,确保蔬菜质量安全。
此外,还要根据蔬菜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植株调整,如整枝、打杈、绑蔓等,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,促进养分向果实输送,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。